2013年,对于NBA而言,是充满激情与挑战的一年。而对于圣安东尼奥马刺队来说,这一年无疑是最辉煌、最传奇的一年。他们不仅夺得了总冠军,更是在这个赛季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难以忘怀的纪录。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回顾马刺2013年的辉煌历程。
一、赛季回顾
2012-2013赛季,马刺队以62胜20负的战绩,高居西部联盟第一。在季后赛中,他们先后战胜了火箭、勇士、雷霆和热火,最终在总决赛中以4-1的比分击败了迈阿密热火队,夺得了队史第五座总冠军奖杯。
二、球员表现
1. 托尼·帕克:作为球队的核心领袖,帕克在2013年表现出色。他场均贡献17.3分、4.7助攻和3.9篮板,投篮命中率为51.9%。在总决赛中,帕克更是带领球队战胜了强大的热火队。
2. 曼努·吉诺比利:作为球队的老将,吉诺比利在2013年依然保持着极高的竞技水平。他场均贡献12.6分、3.7助攻和3.9篮板,投篮命中率为49.4%。
3. 蒂姆·邓肯:作为球队的灵魂人物,邓肯在2013年再次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他场均贡献17.8分、10.3篮板和2.7助攻,投篮命中率为54.9%。在总决赛中,邓肯的表现更是令人惊叹。
4. 科怀·伦纳德:作为一名年轻球员,伦纳德在2013年逐渐崭露头角。他场均贡献12.0分、7.0篮板和1.9助攻,投篮命中率为48.8%。在总决赛中,伦纳德的表现至关重要,为球队夺冠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球队战术
2013年,马刺队依然坚持着他们一贯的战术风格,即防守至上。他们在整个赛季中,场均失分仅为88.6分,位居联盟第一。在总决赛中,他们更是以严密的防守,成功遏制了热火队的进攻。
四、赛季数据
| 数据指标 | 场均数值 |
|---|---|
| 得分 | 100.9分 |
| 失分 | 88.6分 |
| 篮板 | 47.3个 |
| 助攻 | 23.6次 |
| 投篮命中率 | 47.1% |
| 三分命中率 | 35.8% |
| 罚球命中率 | 81.5% |
五、总结
2013年,马刺队以辉煌的战绩和出色的表现,书写了属于他们的传奇篇章。他们在整个赛季中,凭借出色的团队协作、严密的防守和高效的进攻,最终夺得了总冠军。而球队中的每一位球员,都为这个伟大的胜利付出了自己的努力。让我们为马刺队2013年的辉煌战绩点赞,为他们的传奇故事喝彩!
马刺总冠军是在1999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14年。
在这五次总冠军当中,马刺分别战胜了纽约尼克斯、新泽西网、底特律活塞、克利夫兰骑士、迈阿密热火。值得一提的是,马刺的总冠军中有四次是奇数年,因此在奇数年间,马刺都被认为是夺冠大热门。
在赛季,马刺在常规赛取得了西部第一的战绩,在季后赛当中先是战胜刚刚组建的‘OK’组合,随后在总决赛上击败纽约尼克斯成功夺冠,在这次季后赛当中,马刺取得15胜2负的战绩夺冠;
在2002-03赛季,马刺在常规赛取得西部第一的战绩,在季后赛当中在战胜‘OK’组合率领的洛杉矶湖人,随后在总决赛上轻松战胜篮网夺冠。
在2004-05赛季,马刺常规赛取得西部第二的战绩,随后在总决赛当中战胜底特律活塞成功夺冠,在这次夺冠的季后赛之旅中,马刺取得16胜7负的战绩夺冠;
在2006-07赛季,马刺常规赛取得西部第三的战绩,先后力克强敌闯进总决赛,在总决赛上面对克利夫兰骑士,马刺兵不血刃的以总比分4-0横扫对手夺冠。
圣安东尼奥马刺队详细介绍
圣安东尼奥马刺队(SanAntonioSpurs)是一支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的职业篮队。其前身达拉斯灌木丛队于1967年成立并加入美国篮协会(ABA),1973年搬至圣安东尼奥并改名马刺队,1976年加入NBA。现从属于NBA西部联盟的西南赛区。
马刺队是在1976年ABA与NBA合并后保持完整的原ABA联赛的四支队之一,也是原ABA联赛中唯一一支夺得NBA总冠军的队。1976年以来,马刺队共计获得5次NBA总冠军,6次西部冠军,以及21次赛区冠军。只有四次未能进入季后赛,马刺队利用四支乐透签相继选中了埃尔文·罗伯特森(1984年第7顺位)、大卫·罗宾逊(1987年状元)、肖恩·埃利奥特(1989年第3顺位)和蒂姆·邓肯(1997年状元)。
80年代,在“冰人”乔治·格文的率领下,马刺于1982、1983年连续闯入西部决赛。90年代,两位状元秀“海军上将”大卫·罗宾逊和“大基本功”蒂姆·邓肯的“双塔战术”在1999年为队带来了首个NBA总冠军。进入21世纪,随着托尼·帕克和马努·吉诺比利等人相继加入,马刺成为联盟中最具统治力的队之一。2003年,马刺4比2战胜总决赛对手网队夺冠。2005年,马刺在总决赛中与同样以防守团队体系著称的活塞队鏖战七场夺冠。2007年,马刺在总决赛横扫骑士队,夺取了九年中第四座总冠军奖杯,正式标志“马刺王朝”的诞生。2014年,马刺在总决赛中以4比1轻取热火队,第五次夺得NBA总冠军。
在2013-14赛季,马刺常规赛取得西部第一战绩,在季后赛当中轻松的以总比分4-1战胜卫冕冠军迈阿密热火成功夺冠。
2013年湖人队VS马刺队的季后赛,马刺队赢了。马刺以大比分4比0战胜了湖人队。
4场比赛的比分如下:
第1场:2013年4月22日,马刺队91比79战胜湖人队;
第2场:2013年4月25日,马刺队102比91战胜湖人队;
第3场:2013年4月27日,马刺队120比89战胜湖人队;
第4场:2013年4月29日,马刺队103比82战胜湖人队。
扩展资料:
洛杉矶湖人队(Los Angeles Lakers)是一个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篮球俱乐部,1947年成立于明尼阿波利斯,1960年搬迁到了洛杉矶。湖人这个名字来源于明尼阿波利斯的别称——千湖之地,指在美国东北五大湖工作或者居住的人。由于球衣颜色的关系,湖人队又被称为“紫金军团”。
圣安东尼奥马刺队是一支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的职业篮球队。其前身达拉斯灌木丛队于1967年成立并加入美国篮球协会(ABA),1973年搬至圣安东尼奥并改名马刺队,1976年加入美国男篮职业联赛(NBA)。现从属于NBA西部联盟的西南赛区。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高清图表:2012 2013赛季NBA季后赛对阵图
人民网-NBA2012-2013赛季
马刺有足够的厚度和套路来克制热的攻防,而热火没有足够的厚度和应变手段来对付。
如今回首,2014年季后赛给马刺带来最大麻烦的,还是卡莱尔和他的小牛:硬生生耗了马刺七场。自那以后,除了雷霆的两个主场,马刺没遇到过大问题。对开拓者四战最少赢了15分,对雷霆四场里三场赢了17分开外,对热的四场赢球全部胜出15分开外。据此,自然可以说小牛风格跟马刺对位了得,但不能得出小牛和雷霆比热强的结论。因为季后赛说到底,就是对位。2008年鹰将凯尔特人逼入第七场,而凯尔特人六场解决湖人。倘若依此说鹰强过湖人,乔-约翰逊和伍德森怕都不好意思的。
所以分差大小,只证明生克关系,而非强弱。
热自2010年组建以来,进攻变阵颇多。2010-11季还是三王牌单打或二人转,其他射手围观。被小牛打败后,思谋变化。2012年波什受伤期间,热季后赛用巴蒂尔找到甜头。之后,热便成了这么个套路:查尔莫斯+韦德+勒布朗+波什+某前锋。这个前锋防守端弹性很大,只要他+波什+勒布朗可以对位对方前锋三人不丢份即可,攻只需要能投三分拉开空间。于是巴蒂尔、哈斯勒姆、米勒、刘易斯们一路过来。
热的进攻也有改革。2012年,勒布朗的低位+韦德的无球走位,基本解决了球权问题;2013年热27连胜期间,进攻成型:勒布朗用背身和弧顶做轴,韦德无球走位连持球进攻,波什在牛角位和中位(mid-post)之间做射手兼火力点。球走顺了时,转移开后,查尔莫斯、雷-阿伦和科尔都可以作为突分点,多点突分无法可破,所以当时热连胜起来神挡杀神。用Grantland的总结,在这个体系里,勒布朗像是卡斯帕罗夫,是凭他的宽广视野和大脑在指挥全局。
防守端,热的变化少些。
这是形势所迫,一如当年太阳为了保持进攻空间,大前锋必须用迪奥甚至马里昂,导致遇见邓肯就被屠杀禁区似的,热为了进攻流畅,必须用个巴蒂尔/米勒/刘易斯之流,所以常规攻防,热禁区会被宰。如是热的防守,招牌的夹击断头台。强侧挤压空间,断球,造失误,逼迫对方王牌放弃球权,让对方角色球员开火。这套路优缺点明显。好处是可以碾压对手的王牌,造失误便于反击;缺点是遇到转移球出色、三分火力点多、能抓前场篮板的球队就头大。前者的例子有杰森-特里和丹尼-格林,后者的例子则有希伯特和钱德勒,不提。
其实2014年东部决赛,热展现过新的防守套路:边线依然夹击,中路则延阻反位的温和套路。这是一种妥协和变化,很奇怪,在总决赛里没出现。
马刺在漫长的1997-2010,其实一直贯彻着“双内线一高一低落位,低位单打,高位挡拆”的套路。所以马刺的进攻一直依赖邓肯的单打、吉诺比利+帕克的挡拆,其他鲍文的底角三分、另一个射手(芬利、巴里、杰克船长)的火力威胁、另一个内线(上将、内斯特洛维奇、奥博托、埃尔森、邦纳)的高位攻击。2010年,诸将老去,波波维奇转型。2010-11季,马刺打闪电战+三分球,最大化吉诺比利的组织功力,球队轻型化,常规赛战绩出色,代价是被灰熊双内线碾压,导致黑八。自那之后,波波维奇痛定思痛,2011-12季,选来莱纳德,签下迪奥和米尔斯,重用格林。2012年春天,马刺进攻初步成型:空间拉开+帕克无球走位+挡拆+上线强弱侧转移+多点射手;2013年,斯普利特上首发。2013-14季,马刺又大幅度增加了莱纳德和格林的进攻权重,于是马刺就变成了如今的样子。
与其他“多射手拉开空间”的球队不同的是,马刺更重视多人之间的联动。比如马刺如今很少有清空一侧,二人展开进攻的情况,而是大量的强侧三人挡切传跑。马刺的大量传球和接球突分,几乎是篮球界的tiki-taka,大量不为上篮只为突分的持球走位,让马刺的进攻行云流水难以捕捉。当然,前提是,全队都有极好的传球+走位+中远投进攻威胁。
当然,马刺也有缺点。还是回看卡莱尔如何把马刺拖入第七场的:
让卡尔德隆首发了,但让他去防了丹尼-格林——这就藏住了一个防守漏洞,而且让小牛拥有了两套班子的双后卫攻击火力。卡尔德隆和蒙塔-埃利斯双首发,加上哈里斯和卡特,小牛能连续不断的展开高位挡拆+中距离投篮。自从2011年邓肯防不出禁区以来,马刺一直忌惮能运球中投的小个子:康利,库里,雷吉-杰克逊,包括上季总决赛第二场的查尔莫斯。
控制了马刺的三分线,无视邓肯的单挑和斯普利特的前场篮板。大量采用换防,逼马刺单挑。
所以马刺忌惮的就是这个:
后场多点火力攻击。
无法展开进攻,被迫单挑。
于是,进入2014年总决赛。
双方头两场的攻防策略如下:
马刺,防守端用莱纳德单防主控勒布朗(一如莱纳德在西部决赛主防威少爷),用格林对付无球走位攻击威胁韦德(一如格林西部决赛对付杜兰特);用邓肯对付刘易斯;堵塞中路,逼热走底线,放弃守韦德的三分球,甚至偶尔放弃守刘易斯,而专心控制热的传球线路,一旦热无法传球,便在禁区夹击合围。
进攻端,利用热的夹击,多打三人进攻,利用两个人做诱饵吸引热三人夹击后,转移弱侧找射手。
热,防守端依然夹击为主,并用强侧三人挤压切断传球路线刷反击;进攻端,波什和刘易斯外围扎营牵制,偶尔面筐骚扰;韦德无球走位加中距离单挑;勒布朗居中指挥;雷-阿伦在第二场后进攻份额大涨,用以空切牵制和制造第一动。
双方都掺杂以相当份额的换防逼对方单挑。
马刺赢第一场,是靠吉诺比利11次助攻,虽然大量失误,但依然找出了空位投篮机会。热赢第二场,是靠换防逼马刺单挑,然后勒布朗接管解决问题。
但第三场,波波维奇把迪奥推上首发,一切都变了。
事实是,第三场开始,马刺做了三个调整:
迪奥推首发——如此马刺第一阵容也有了发动机。吉诺比利负责第二阵容。
斯普利特放到第二阵容——如此避免了他被热夹击造犯规,而且他和吉诺比利可以刷挡拆。
莱纳德和格林的接球突破份额加重——于是马刺的进攻点多了。
热的进攻首先被破。由于马刺对热的套路判断太准,压缩传球+合围后,韦德袭筐被邓肯废掉,勒布朗的背身单挑也屡屡被围,于是热的套路简化成了勒布朗+众射手的骑士套路,这一点马刺从来不怕。而热去年屡屡奏效的查尔莫斯/科尔/米勒中投,如今没用了。
然后是热的防守。如上所述,热的夹击战略极容易漏三分,去年成全了格林的三分球纪录,今年马刺的转移球更胜去年。而且马刺还多了两个:弱侧无球挡切(迪奥和斯普利特的活儿),莱纳德的持球突击。于是马刺火力全开,热就招架不住了。
问题:
小牛对付马刺的两大利器——多后卫持球攻击+换防逼单挑,热为何不用呢?
答:韦德的中远投稳定度下降,查尔莫斯天晓得为什么犯浑之后,热的后场袭击火力减少,头两场甚至得靠雷-阿伦担当上篮主力,马刺不太忌惮了。
热第三到五场也试图用换防,但韦德无论是防迪奥还是莱纳德都吃力,而且马刺的挡拆执行效果太好,并佐以大量空切,热无法解决。而因为热阵容的问题,他们是无法长期摆传统长人在阵的。
所以,综合而言:马刺有足够多的火力,以及足够好的战术素养。
他们可以通过调整迪奥上首发和安排轮换时间,来在第三到五场打造48分钟无间断的转移球+三分攻势,而热因为阵容所限,无法改变自己的防守布局,而进攻又被马刺针对性克制,变不出新花样了。第五场尤其明显,当雷-阿伦进入首发后,热的替补第二部队就完蛋了。
如是,热的厚度和战术应变性太单一了(雷霆也是这个问题),缺少复合型人才,这是他们今年总决赛最大的败因。